拍摄于1934年的《神女》,是中国默片时代的巅峰之作,更是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不朽经典。在默片盛行的时期,电影无法依靠声音来辅助叙事,演员的肢体语言、表情以及镜头语言就成为了传递情感和故事的关键。《神女》在这方面堪称典范,它以独特的艺术价值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时隔90多年,这部电影即将以全新的“打开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作为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与著名女演员阮玲玉逝世90周年的特别纪念。
5月18日至23日,在上海影城SHO举办的“芬芳姿影:看见银幕内外的她们”,将呈现一系列不同历史时期以女性为主角或由女性导演创作的经典影片。其中,4K修复版《神女》作为开幕影片,开幕当日将携手上海交响乐团现场配乐,通过民乐与西方交响乐交融的创新形式,重现默片时代的艺术魅力。
最高放映规格呈现全新修复默片巅峰之作
《神女》的故事聚焦于旧上海底层的一位女性。她为了抚养孩子、维持生计,在黑暗的社会中苦苦挣扎,被迫从事着不被世俗所容的职业。而在这个看似堕落的外表下,她却有着一颗无比纯洁和坚韧的内心。尽管生活中遭遇了各种磨难,流氓的骚扰、房东的欺压,但她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对孩子的爱。她努力保护着自己的孩子,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对抗着社会的不公和黑暗。
《神女》剧照
导演吴永刚,以其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用具有表现主义色彩的镜头语言,展现了旧上海的社会百态,孤儿寡母的形象,又呼应了当时中国饱受列强摧残,处于集体创伤的境地。
一代传奇阮玲玉更是通过细腻入微的表演,将这位母亲与“神女”的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底层女性的悲惨命运和不屈精神。
此次4K修复版《神女》的上海首映,在视听呈现上进行了精心打造。中国电影资料馆依托先进的AI技术与专业修复团队,对当年的35毫米硝酸底片进行4K超高清扫描与修复,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不仅还原了影片的原始质感,更赋予了其纤毫毕现的视觉效果。杜比剧场最高规格的放映条件,将呈现纤毫毕现的世纪芳华,电影+交响的形式,让唯美的“面”与悦耳的“声”在上海影城杜比剧场千人大厅交织。
除了《神女》,影展片单还精心挑选了5部上影出品的经典影片,分别是《女篮5号》、《李双双》、《舞台姐妹》(4K)、《泉水叮咚》、《人·鬼·情》。这些影片均由女性导演或以女性为主角,从不同角度关注女性个体的成长和命运,展现了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女性形象。
《女篮5号》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体育题材电影,讲述了女子篮球队员的拼搏故事,展现了新时代女性在体育事业上的追求与奋斗;
《李双双》聚焦农村妇女形象,通过李双双直率、敢作敢为的性格,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社会变革;
《舞台姐妹》(4K)以越剧姐妹的人生经历为线索,展现了旧上海戏曲界的风云变幻以及女性在其中的坚守与挣扎;
《泉水叮咚》则以幼儿园教师为主角,刻画了一位充满爱心与责任感的女性形象;
《人·鬼·情》更是突破传统,从独特的视角探讨女性在艺术追求与现实生活中的困境与抉择。
不同时代女性在大银幕上与今天的观众隔空对话,共同勾勒出中国电影史上女性形象的多彩画卷。
“芬芳姿影:看见银幕内外的她们”影展片单
百年上交带领观众梦回电影音乐风靡年代
这场首映有多特别呢?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放映时采用的是钢琴配乐,葡萄牙放映时采用的是弦乐四重奏,法国资料馆放映时邀请到了法国佩利亚斯室内乐团负责现场配乐……而当《神女》回到上海,上海交响乐团将为它奏响独属于这座城市的新乐章。
据了解。本次上海首映,将采用作曲家邹野为《神女》专门创作的配乐。邹野将民乐元素与西方交响乐融合,二胡的哀婉与恢弘的弦乐交织,既呼应了1930年代上海的城市气质,又强化了《神女》作为一部血泪史的厚重感。
指挥张洁敏将执棒三管编制的上海交响乐团,牵手女高音歌唱家乌列热,带领观众回到1934年《神女》的初映现场。
现场效果图
“电影和交响乐都发源于西方,都经由上海传到中国,两门艺术都在当年的上海滩响当当。”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介绍,电影音乐在上世纪初期的上海风行一时,而有着146年历史的上交,和电影音乐早有渊源,“当时,上海只有工部局乐队(上交前身),很多电影音乐都是由工部局乐队现场演出,上交至今还保留着很多指挥梅百器演出的照片和海报。”
新世纪以来,上交也有很多和电影“触电”的成功经验,比如李安电影《卧虎藏龙》。这部2000年问世的电影,让东方武侠为全球瞩目,谭盾创作的电影音乐将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收入囊中,而电影配乐正是由上交录制的。
如今,电影音乐会也是上交每年的夏季音乐节最受欢迎的演出类型。一路走来,夏季音乐节举办过很多电影音乐会,比如中国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天书奇谭》,以及西方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莫扎特传》《太空漫游》《黑客帝国》,甚至还有卓别林的黑白默片《摩登时代》。
有些电影音乐会在上海交响音乐厅演出,有些则是在黄浦区户外的绿色草坪上演,比如《泰坦尼克号》,“上千观众头顶月亮、打着蒲扇、吹着小风,有一种小时候乘凉的感觉。”
周平说,电影音乐会和平时的交响音乐会不一样,“交响音乐会的演绎相对自由,指挥可以根据现场的氛围和情绪来调整。而在电影音乐会上,指挥的耳朵里要塞节拍器,音乐必须精准对上电影画面,严丝合缝。”对《神女》来说,演出难度也不在演奏本身,而是音乐和电影画面的配合。
《神女》放映时,上交的演奏家们还将身着海派传统服饰,与银幕上的阮玲玉旗袍遥相呼应。
“目前还在试装阶段,师傅要为每一位演奏家量尺寸,一个个试,很花时间。”周平笑说,一开始导演提出来,让演奏家们穿旗袍,“但旗袍对有些人是有困难的,比如大提琴家,后来改成海派风格。所以,衣服最后是什么样,我们也要开盲盒。”
此次影展由上海市电影局指导,上海电影集团主办,上海电影博物馆和上海电影资料馆承办,上海交响乐团的加入进一步丰富了上海影展的样态,呈现出“电影之城”更深厚的底蕴和更多元的魅力。